1991 年,年僅 22 歲的芬蘭程式設計師 Linus Torvalds(後文簡稱 LT)發布了自己獨創的操作系統 —— Linux。他將 Code 公佈在網上,愛好者們也貢獻者自己的力量來使它強大。23 年過去了,Linux 已經遍地開花。智慧型手機,郵政系統,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和超過 95% 的超級電腦都在使用。Linux 免費、開放、功能強大,而創始人 Torvalds 說他開發 Linux 僅僅是因為好玩。
1. Torvalds 依然在非營利組織 Linux Foundation 進行著他的事業。 Torvalds表示
(1)他很高興看到 Linux 現在取得的成績。「程式寫得很棒,社區辦得很棒,連同它做的項目也很棒。」
(2)專利法案系統缺陷百出。「不管是申請專利,還是進行專利訴訟,遇到的流程問題簡直不計其數」
(3)不後悔將 Linux 作為開源貢獻。
(4)Torvalds 整個家庭都用 Linux!
(5)超大超複雜的項目如何合?「主要是要有並行的流水線,同時高效開放的分配工作。」
(6)Coding 不一定人人都要會。這畢竟是專業技術,不像讀讀寫寫那麼簡單。
2. 有沒有希望過當初要是給 Linux 註冊專利或者商業化就好了?
當時我自己也問過自己這個問題,但進行商業化可能會毀了 Linux。像現在這樣和諧成熟的開發者社區就不會出現,Linux 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全面。坦白講,我也不擅長做這個。我喜歡通過開源來讓各地的開發愛好者們參與其中,做他們擅長做的事。也意味著我可以專注於技術方面,而其他人可以幫忙推廣。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不讓自己進入跟 Linux 有關的盈利性公司。所以進入了一家跟 Linux 毫無關聯的創業公司,這樣就不會讓我的個人主觀偏好影響到我的工作。而在過去十年,我做的是跟 Linux 相關的工作,並且也依此獲得薪水。但為了不參與帶有傾向性的競爭,所以我加入了一家非盈利組織(Linux Foundation)。這樣,我的「維護者」的角色就能得到大家的承認了。
3. 微軟和蘋果的產品你有在用麼?你自己主要的裝備都有哪些?
我的家庭都在用 Linux,驚奇吧哈哈。買回來的電腦開始會預裝 Windows 或 OS X, 但到最後,都會回到 Linux 上來。我的裝備也各式各樣。主要的台式機是組裝起來的。之後還對零件進行了升級,主要也都是英特爾的硬體。不斷升級之後,最初的元件只有電源留了下來。曾經我也有過一部 MacBook Air,輕便小巧。但我受不了它的螢幕啦,後來就換成了Chromebook, 再後來換成了 Sony Vaio Pro,一直用到現在。同時我們還擁有不同的 Android 手機和平板,還有幾台 Chromebook。
二、亞馬遜開實體書店,結合大數據引人流!
當你聽到 Amazon 要開實體書店,會不會覺得多此一舉呢?直到實地走訪 Amazon 大名鼎鼎,位於西雅圖的第一間實體書店,便大大地改觀了。
Amazon 書店跟普通書店差不多,除了一點煩人的細節 — 他們沒有標價。除了有些標準商品是有標的,比如說 Kindle電子閱讀器,這裡的書都沒有標價,只有一段簡介,如果你想知道這本書多少錢,你就要用店裡的條碼掃描機,或是用手機上的 Amazon app查。
Amazon 書店這麼做是因為,他們保證書價和網頁上一模一樣,可是價格變動太快了,無法使用紙本標示,不過使用電子顯示也是個方法。缺點就是隨手挑了一副 Bose 耳機,掃描以後發現遠遠超出預算,非常讓人挫折。科技作家暨顧問 Rob Salkowitz 則認為,這都是為了搜集數據,當你為了找價格掃描條碼,你得先登入 Amazon,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知道你的偏好、購買紀錄和使用的信用卡等,並立即推薦書籍,或奉上折價券引誘你掏錢。
Amazon 書店員工的任務就是叫大家上網下訂單
正中央的 「Amazon 解答」櫃檯,15 分鐘內,顧客不外提出以下兩種問題:「價格寫在哪?」和「這本書有沒有貨?」通常被問到第二個問題,店員的標準回答就是:「我們這裡沒有存貨,麻煩你上 Amazon.com 訂購。」這句話不停出現,這裡的員工好像就是來叫大家上網買書的。最經典的就是一位中年婦女問了有沒有存貨,店員告訴她店裡沒貨,但他可以幫忙訂,送到店裡。好笑的是,在 Amazon 上購物,只要滿 35 美金就免費送到府上,讓這段對話顯得非常荒謬。
結合數據陳列熱門書籍
當然 Amazon 書店的品項遠不及它的網路商店,但有一點很特別:他提供最暢銷、排名最高的書,只有人氣高的書才能從網路走向實體。當然這挺有用的,根據心理學家指出無窮的選擇將讓人陷入「抉擇困難」,癱瘓我們,讓我們無法做出選擇。不用瀏覽過多的書籍資訊,減輕了顧客的壓力。這就是 Amazon 書店特別之處,它可能沒有大型書店的藏書量,但它根據線上書店的數據,提供顧客最想要的書,而顧客逛一逛就容易被某本大獲好評的書吸引,順手買下。《Forbs》的評論也提出相同觀察,認為透過分析消費者行為,若能更進一步選擇店內陳列的商品,可能促進消費者購買意願,而物流、存貨等問體也將獲得顯著改善,大大降低成本。
親自購買和上網買的差別:馬上就能拿到
稍微問了一下店內消費者的意見,得到顯而易見的答案,就是「立即的滿足」,他們在店內而非上網購買的主因就是,現場就能拿到。這聽起來有點起怪,畢竟 Amazon 網站就是主打運送快速、便宜,儘管如此,還是比不上 Amazon 書店,它就像商場裡任何一家店一樣,在可預見的未來,現場購買還是快過網上訂購。
Amazon 書店會成功嗎?誰知道
根據在店門口半小時的統計結果,大概只有十分之一的顧客最後有買任何東西,雖然不知道有沒有比其他實體書店多,不過看看近幾年各大書店的關門潮,Amazon 書店大概很難遍佈全美。逛了一遭後,讓筆者徹底改觀, Amazon 書店真的有可能成功,而不只是先前以為一無可取的爛點子。
1. 網路資料蒐尋小技巧
(1)掌握關鍵字:大部份的蒐尋引擎或檢索介面,都可用關鍵字來查詢,如果能多了解自己想要蒐集資料的內容與相關詞彙,就可以用相關的關鍵字來查詢。同一個意思,可能
用不同的詞彙來表達,知道越多,就能以多種詞彙來蒐尋,得到更多相關資料。相對的,也可以更專業精確的詞彙來縮小所得資料的範圍。
(2)利用「布林邏輯」 查詢功能:即and、or、not(交集、聯集、排除) 的檢索設定,精確篩選所需資料。
(3)利用已找到的資料,再發現相關資訊。如:從已經找到的資料後面參考書目中,再找出相關資料。
(4)RSS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訂閱服務:除了既有的網頁資料搜尋外,如果擔心遺漏了更新的資料,還可以利用網站提供的「訂閱」 服務,讓此網站自動將新的資訊傳送給自己,省去不斷搜尋瀏覽這些特定網頁的麻煩。當然,此網站必須提供此項功能服務才行。目前許多不斷更新資料的網站,都有此功能,也會告知使用者如何訂閱,不妨多加利用。
(5)書籤:在網路上找資料,若看到不錯的網頁,可以將網頁加入瀏覽器之「我的最愛」 ;但這只能在這一臺電腦用,換了別臺電腦就要重新找尋。現在有網路服務商(如:Google、Yahoo奇摩等) 提供「書籤」 功能,只要登入帳戶,利用其工具列之「書籤」 ,即可儲存網頁標題與網址,還可以分類整理,非常實用。
2. 通常由網址就可以判斷出網站的類別。在網址中的「網域」 是你判斷其網站類型的指標之一。一般說來,政府單位、教育學術及研究機構和非營利機構等組織的相關資訊,較為可信。
★.com 商業團體或組織
★.edu 教育學術及研究機構
★.gov 政府單位組織
★.int 國際性組織
★.mil 國防軍事單位
★.net 網路管理或服務機構
★.org 民間組織
★.info 一般資訊用
★.ebiz 商業機構使用
★.name 個人登錄
★.pro 專業人士或機構登錄
★.museum 博物館使用
★.coop 合作機構用
★.aero 航空業界使用
★.idv 個人網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